在脚手架工程中,连墙件是连接脚手架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受力构件,直接影响架体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详细解析四种常见连墙件做法的构造原理、施工要点及适用场景,为一线施工提供实操参考。
一、预埋短钢管传统做法:工艺成熟,适用性广
构造原理: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φ48.3×3.6短钢管(长度≥300mm),外露端通过直角扣件与脚手架立杆或横杆连接,形成刚性拉接。
施工步骤:
1. 结构浇筑前,按方案间距(竖向≤2h,水平≤3La,h为步距,La为立杆纵距)在剪力墙、框架梁等部位固定短钢管,外露长度150-200mm,与结构表面垂直;
2. 待混凝土强度达标后,用直角扣件将短钢管与架体立杆或横杆扣紧,确保扣件螺栓拧紧力矩达40-65N·m;
3. 定期检查扣件连接松紧及钢管锈蚀情况,发现松动及时复拧。
优缺点:工艺成熟、成本低,但预埋位置精度要求高,后期拆除需凿除混凝土,可能损伤结构表面。
适用场景:普通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适合工期较长的项目。
二、预埋短钢筋+扣件连接做法:灵活经济,适配异形结构
构造原理:预埋φ12-φ16短钢筋(长度≥200mm),外露端弯成直角,通过直角扣件与架体钢管连接,形成拉接节点。
施工步骤:
1. 钢筋绑扎阶段,将短钢筋垂直焊接于结构主筋或箍筋上,外露端预留100-150mm直段,末端做90°弯钩;
2. 架体搭设时,用直角扣件将弯钩与架体立杆或横杆扣紧,确保扣件开口朝向架体内侧;
3. 需设置顶撑时,可在连墙件另一侧加设钢管顶紧结构表面,形成“拉顶结合”构造。
优缺点:材料易获取、施工灵活,可适应梁柱节点等复杂部位;但钢筋承载力依赖焊接质量,需重点验收焊缝饱满度。
适用场景:框架结构、异形构件连接,或需临时调整连墙件位置的工程。
三、预埋短钢筋焊接钢管做法:刚性连接,提升节点强度
构造原理:预埋φ12短钢筋(长度≥150mm),外露端焊接φ48.3短钢管,通过钢管与架体直接连接,形成刚性节点。
施工步骤:
1. 结构施工前,将短钢筋垂直焊接于预埋钢板(尺寸≥100×100×6mm)中部,整体预埋入混凝土结构;
2. 混凝土凝固后,在短钢筋外露端焊接同规格钢管(长度≥200mm),焊缝长度≥80mm,厚度≥6mm;
3. 用扣件将焊接钢管与架体立杆或横杆扣紧,确保节点无晃动。
优缺点:焊接连接强度高,避免扣件松动风险;但焊接工艺需持证上岗,且对预埋定位精度要求极高。
适用场景:高承载力需求的高层脚手架、重载操作平台,或对节点刚度要求严格的项目。
四、预埋螺栓新型做法:可拆卸周转,绿色施工首选
构造原理:采用定型化预埋螺栓组件(图1),分为预埋套筒(带内螺纹,埋入结构深度≥150mm)和螺杆(外露长度≥200mm)两部分,通过螺杆与架体钢管连接。
施工步骤:
1. 浇筑混凝土前,将预埋套筒与结构钢筋绑扎固定,确保套筒垂直于结构表面;
2. 架体施工时,将螺杆旋入套筒至底部,用螺母拧紧固定,再通过直角扣件将螺杆与架体主节点钢管连接;
3. 拆除时旋出螺杆,套筒可留在结构内(或配套使用可回收式套筒),避免凿除损伤。
优缺点:标准化组件施工便捷,可拆卸周转重复使用,减少结构破坏;但初始成本较高,需配套专用配件。
适用场景: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或对结构成品保护要求高的项目。
施工注意事项:三原则确保节点安全
1. 间距合规: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间距(如双排落地架两步三跨),禁止随意扩大布置;
2. 拉顶结合:对高度≥24m的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且优先采用“拉顶结合”构造增强抗风能力;
3. 同步搭设:连墙件需与架体同步搭设,严禁滞后补设,拆除时应从上至下逐层拆除,禁止先拆连墙件再拆架体。
结语:连墙件做法的选择需结合结构形式、架体高度、施工环境综合判断。传统预埋短钢管与钢筋做法性价比高,新型螺栓式方案适配绿色施工趋势,无论采用何种工艺,均需严格把控预埋精度、连接强度及验收流程,从细节筑牢脚手架安全防线。
感谢您的来访,收藏本站可更快地获取精彩文章!

1本网站名称:乐建土木 本站永久域名:letm.top
2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和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研究使用,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彻底删除所有相关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3用户评论和发布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站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
5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替换更新。
6本站中广告与用户付费(赞助)等均用以网站日常开销,为非盈利性质的站点,不参与商业行为,纯属个人兴趣爱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