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应用
  • 标准
  • 资料

工程施工过程务必掌握的五种变形监测方法

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


         

五种边坡变形监测方法


         

一、常规大地测量方法

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的完善与发展,其显著进步是全站型仪器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全站仪,有时也叫测量机器人,为局部工程变形的自动监测或室内监测提高了一种良好的技术手段,它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无人值守、全天候、全方位的自动监测。实际工程试验表明,测量机器人监测精度可达亚mm级。最大的缺陷是受测程限制,测站点一般都在变形区域的范围之内。

拓普康测量机器人

二、地面摄影测量技术

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由于摄影距离不能过远,加上绝对精度较低,使得其应用受到局限,过去仅大量应用于高塔、烟筒、古建筑、船闸、边坡体等的变形监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数字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为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深入应用开拓了非常广泛的前景。

三、特殊的测量手段

光、机、电技术的发展,研制了一些特殊和专用的仪器可用于变形的自动监测,它包括应变测量、准直测量和倾斜测量。例如,遥测垂线坐标仪,采用自动读数设备,其分辨率可达0.01mm;采用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将信号测量与信号传输合二为一,具有很强的抗雷击、抗电磁干扰和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便于组成遥测系统,实现在线分布式监测。

四、GPS空间定位技术

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方式可划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Episodic and Continuous Mode)两种模式。

天玑科技 边坡监测系统后台截图

五、3D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是继GPS空间定位系统之后又一项测绘技术新突破。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可以快速、大量、高精度地获取空间点位及其变化信息。

三维激光扫描仪

基坑施工监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施工前,应对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拍照、摄像作为施工前的档案资料并作详细记录;对于同一工程,监测工作应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测。

基准点应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可投入使用;基准点一般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

在施工前,进行不少于3次的初观测。在开挖期间则每天观测一次,在观测值相对稳定后则可适当降低观测频率。而当出现报警指标、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则应增加观测次数。

基坑围护墙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采用在土体或墙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可适当布点埋设于支护结构圈梁顶部,观测点精度为2mm。在监测过程中,测点的布置和观测间隔遵循的原则如下。

1、一般间隔10~15m时则可布设一个监测点;在基坑转折处、距离周围建筑物较近处等重要位置都应该适当加密布点。

2、在基坑开挖之初,只需每隔2~3d监测一次,随着开挖过程的不断加深,应每天观测一次,在发生较大位移时,则需要每天观测1~2次。

建筑物倾斜监测根据不同的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水平角法、投点法、正垂线法、前方交会法、差异沉降法等。在监测支护结构倾斜时,在关键地方钻孔布设测斜管,采用高精度测斜仪进行监测。根据支护结构在各开挖施工阶段倾斜变化情况,及时提供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THE END
                 

感谢您的来访,收藏本站可更快地获取精彩文章!

 
文章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乐建土木 本站永久域名:letm.top

2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和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研究使用,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彻底删除所有相关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3用户评论和发布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站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

5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替换更新。

6本站中广告与用户付费(赞助)等均用以网站日常开销,为非盈利性质的站点,不参与商业行为,纯属个人兴趣爱好。

 
0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